安徽颍上县三金粮油公司劳务纠纷案:跨越八年的法律拉锯战

时间:2025-05-13 09:44:01  来源:东方时报  作者:  字体:

 

 

在安徽省颍上县,一场关于劳务费支付的争议,如同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将三金粮油有限公司与建筑工程承包人马典颍卷入长达八年的法律旋涡。这场纠纷不仅牵涉工程款的计算争议,更折射出司法程序中的诸多疑点,令一家原本生机勃勃的民营企业陷入经营绝境。

工程烂尾背后的劳务费谜团

三金粮油公司是一家2008年注册成立的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民营企业。2015年3月16日,三金公司建设职工宿舍楼,与颍上县当地人马颍(又名马典颍)签订《分项工程劳务承包合同》,约定其承包单价为100元/平方米,承包方式是“包工不包料”,结算按实际建筑面积计算。

 

然而,工程尚未完工,马典颍便单方面撤走施工队伍,留下未达标的工程和一座“烂尾”的宿舍楼。更令人意外的是,马典颍随后以“讨薪”为由,多次组织人员围堵政府部门,并最终诉诸法律,要求三金公司支付所谓“拖欠”的农民工工资35.8万元。

三金公司则坚称,根据实际工程量计算,公司已支付马典颍61.7万元劳务费,远超其应得的55.6万元,甚至多付了6万余元。然而,法院的判决却一次次站在马典颍一方,从初审到终审,再到再审,三金公司屡屡败诉。

关键证据的“文字游戏”

案件的转折点在于两份关键证据:

 

1. “下余”还是“下欠”? 三金公司原股东金永海曾出具书面条据,写明马典颍班组工资“下余”51.8万元。然而,法院在判决中却将“下余”曲解为“下欠”,直接认定公司存在欠款。

 

2. 管委会的“证明”疑云。 颍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曾出具一份加盖公章的证明,称三金公司“拖欠”马典颍工资51.8万元。但事后管委会又澄清,该金额包含未完工部分,并非实际欠款。

三金公司质疑,法院为何对“下余”与“下欠”的区别视而不见?为何对管委会前后矛盾的证明不加核实?更令人费解的是,即便检察机关抗诉指出原审事实错误,再审法院仍仅象征性地将欠款金额从35.8万元调整为32.8万元,而对超额支付的证据置若罔闻。

司法程序中的“草率”与“矛盾”

本案的审理过程亦充满蹊跷:

 

案由“变脸”: 同一案件在不同裁定书中竟被冠以“借款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劳务合同纠纷”等不同案由,暴露出法院对案件性质的混乱认知。

超标的查封:颍上县法院在未终审的情况下,仅仅依据2018年11月28日颍上县人民法院作出的(2018)皖1226民初5246号《民事判决书》,便对三金公司实施超额查封,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停产长达八年。

 

鉴定报告的“双标”: 公安机关委托的专业鉴定显示马典颍已完工劳务费仅为55.6万元,但法院却以“单方委托”为由不予采信,反而采信马典颍自认的“未完工3万元”说法,缺乏合理依据。

民营企业的八年之痛

这场纠纷的代价是惨重的。三金粮油,一家曾致力于农产品深加工的民营企业,因法院的强制执行和信用惩戒,陷入经营瘫痪。企业法人被列为“老赖”,生产许可证无法续期,多年心血付诸东流。

如今,三金公司手握新证据,再次踏上申诉之路。但这场官司早已超越劳务费之争,成为对司法公正与企业生存权的一次严峻拷问:当法律程序本身漏洞百出,企业的合法权益该如何保障?当“烂尾”的不仅是工程,还有司法的公信力,又该由谁来修复?(法治时空)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钢城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ICP备2924672—4号  中华时讯新闻通讯社 人民首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EmpireCMS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