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一国企高管被指侵吞巨额国有资产 遭举报20余年未果

时间:2025-11-15 12:37:47  来源:  作者:  字体:

 微信图片_20251115095156_1_9.jpg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一起涉及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再度引发关注。甘肃省工程承包合作公司法定代表人彭正朝实名举报该公司副经理李德彦,利用担任。甘肃省工程承包合作公司旗下“兰州金鑫商贸中心”经理、法定代表人职务便利,采取左手倒右手的办法,将价值近2亿元的兰州金鑫商贸中心的国有资产,全部转至自己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个人私有企业(兰州荣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且在所谓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书上,甲方(转让方)和乙方(受让方),全部由李德彦一人签字。事情败露后,甘肃省工程承包合作公司法定代表人彭正朝及其员工代表,走上了长达20余年的控诉之路。尽管此案历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纪委批示,但在二十余年的司法程序中屡屡受阻,至今仍悬而未决。


国有资产被指遭系统性侵吞

甘肃省工程承包合作公司法定代表人彭正朝提供的举报材料披露,甘肃省工程承包合作公司是由中国甘肃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于1993年4月9日批准成立的国有企业。中国甘肃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先后以中甘国司字(1993)第078号和中甘国司字(1993)第079号下发两份文件,确定彭正朝为甘肃省工程承包合作公司经理、法人代表。
 
成立公司文件.jpg
IMG_20251105_133009_看图王.jpg
IMG_20251105_133009_看图王.jpg

甘肃省工程承包合作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1994年11月8日,以出资388万元并承担全部债权债务的方式兼并兰州金鑫商贸中心,获得了该中心1.76亩土地。该公司随后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金鑫商贸中心综合楼",并任命作为甘肃省工程承包合作公司副经理的李德彦为金鑫商贸中心经理、法人代表,负责金鑫商贸中心综合楼的全面工作。

据彭正朝提供的举报材料所述,1998年10月9日,李德彦挪用企业资金注册成立其家族成员为股东的私营企业——兰州荣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这家“荣德”公司是以李德彦和其妻子刘桂荣两人的名字命名。
 
李德彦材料.jpg

1999年7月8日,李德彦同时作为国有兰州金鑫商贸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和私营兰州荣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书上的代表甲乙两方签字,将国有兰州金鑫商贸中心拥有的1.76亩开发用地直接变更到其私营兰州荣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名下。

举报材料进一步指控,2000年6月7日,李德彦利用手持两个公司公章的便利,变造补充协议,将公司的开发用地转为私有财产。此后,李德彦又将项目批文、建设用地规划、开工许可、土地证、商品房预售许可等手续全部变更到其私营企业兰州荣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名下,最终将“金鑫商贸中心综合楼”变为李德彦家族私有的"荣德大厦"。这座总建筑面积18580平方米、价值近2亿元的国有资产被李德彦完全侵占。

司法程序被指存在包庇行为

举报材料对司法办案程序提出了严重质疑。据称,经甘肃省工程承包合作公司举报,该案于2001年5月28日由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立案侦查,但2003年8月12日却被以撤案决定书结案。举报人指出,撤案决定书对甘肃省工程承包合作公司的全民所有制属性和涉案财产的国有资产属性有意避而不谈,对李德彦注册的私营企业属性也刻意回避。

更为严重的是,举报材料披露,2002年6月,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反贪局侦查终结,查实李德彦贪污800万元,检察机关以李德彦涉嫌贪污罪移送审查起诉,但被兰州市检察院撤销案件,且直到两年后才通知甘肃省工程承包合作公司。

彭正朝介绍,2011年5月,公司将此案上访至最高人民检察院,同年6月最高检批复由甘肃省检察院复查,但结果却被以"证据不足;事实不清"为由敷衍了事。2013年11月,公司几十名职工将此案上访到中纪委,中纪委立案并批复甘肃省纪委"严查、上报",甘肃省纪委批复兰州市检察院复查此案,但仍无结果。
 
检察院.jpg

彭正朝的举报材料中说,检察机关的讯问笔录中可见,2015年3月,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办案人员将李德彦带回兰州审讯时,李德彦也亲口承认挪用公款600万元的犯罪事实,但政法机关拒不对李德彦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包庇李德彦并故意放任其经香港脱逃至加拿大。

二十年维权路,职工期盼正义

彭正朝提供的举报材料显示,二十余年来,此案历经立案、撤案、上访、批示、复查等多个环节,却始终悬而未决。彭正朝表示,已经有数位留守职工在等待中去世,未能看到正义伸张的结果。现有职工的工资和退休待遇始终无法办理。甘肃省工程承包合作公司法定代表人彭正朝年已74岁高龄,曾经是一位正县级国家干部,因受此案所累,干部身份无处寻觅,退休待遇无从谈起,身无分文,且年老多病,居无定所。
 
举报材料.jpg

彭正朝强烈要求对此案彻底查处,追回被侵占的房产,解决职工待遇问题,给上访二十余年的职工一个明确交代。

这起跨越二十余年的国有资产被侵占案件,不仅涉及巨额国有资产归属问题,更折射出司法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与梗阻。在当前深化反腐败斗争的大背景下,此案的最终处理结果将是对司法公正性的实际检验。社会各界期待有关部门能够依法彻查此案,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媒体对此将继续关注。(法治观察)
 
注:以上文字由举报人彭正朝授权发布,其对内容的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钢城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ICP备2924672—4号  中华时讯新闻通讯社 人民首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EmpireCMS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