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中国 传承有我】藏在剪纸里的年味

时间:2022-01-31 13:56:42  来源:  作者:  字体:

 央广网绥化1月30日消息贴春联、剪窗花,这是不少人在迎接新年到来时必不可少的步骤。红红火火的窗花一贴,屋子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窗花作为剪纸艺术的一种,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黑龙江省绥化市的刘卓是一位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自八岁开始学习剪纸至今,他已经大大小小剪了上万件作品。

  在寻找乐趣中 玩出剪纸新花样

  “过去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在窗户上贴窗花,讨个喜气。窗花主要以圆形为主,它代表了我们期盼新的一年团团圆圆,事事圆满的美好寓意。”刘卓说。

  刘卓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年都会在春节到来之际剪一幅与新年相关的作品,今年也不例外。他为即将到来的生肖虎年创作了一幅剪纸。裱框中憨态可掬的小老虎灵动传神,在盛放的牡丹花的簇拥下,仿佛正期待新一年的美好开端。

  “这幅作品呈现了一只幼虎和牡丹花盛开的景象,我更多的是想通过作品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希望我们的日子在新的一年里更加红火。”刘卓介绍。

  虽然现在的刘卓在剪纸方面颇有造诣,但回顾学习之路也充满了艰辛。

  刘卓创作的剪纸作品(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刘卓回忆,当时家里人认为他痴迷绘画和剪纸会影响学习成绩,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刘卓把学习之余的时间都用来钻研剪纸,并在其中寻找乐趣,放松自己。久而久之,积攒了很多作品,在初中艺术节上,学校还为刘卓搞了个人艺术展,引起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关注,让刘卓在学校小有名气,同时也改变了家里人对他剪纸的看法。

  高中时期,刘卓的剪纸作品《金鸡报晓》参加了全省校园艺术作品大赛。刘卓介绍,当时为了让作品更好看,大家都用精美的相框做衬托,唯独他的作品是用一个旧画框装裱。刘卓说,当时考虑到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不想让家里增添开支,就用了一个反复用了多次的画框。

  学校领导在了解情况后,由学校出钱为刘卓重新装裱作品,并说,“这么好的作品,不好好裱一下再去参赛,如果因此影响了成绩,真是太遗憾了,这样优秀励志的孩子,学校要支持!”最后,刘卓成功获得了一等奖。参加工作后,刘卓已经有经济条件为作品量身装裱,但曾经的旧画框他却一直没有舍得丢掉,他以此激励自己,并坚定了把剪纸这项技艺传承下去的决心。

  融入生活点滴 让情感跃然纸上

  走进刘卓的剪纸工作室,各种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映入眼帘,每一幅都是他的“宝贝”。自幼时学习剪纸以来,他对剪纸的兴趣与日俱增,不仅沿袭了传统的剪纸手法,他还曾创作出“青花瓷系列”的立体剪纸。

  “其实我们剪纸更多的是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多生活中的事物融合到剪纸作品中就会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让作品的情感表达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刘卓说,比如我们常吃的柿子,将它放在剪纸作品中,就寓意着事事如意。再比如,蝙蝠与“福”谐音,我们在剪纸作品中融入蝙蝠的形象,往往象征着福气满满,更是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黑龙江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刘卓(央广网发 王泽郡摄)

  从小时候在家里老人教他拿着剪刀剪出手拉手的小人,到现在创新制作手法剪出立体剪纸,刘卓在剪纸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唯一不变的就是他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剪纸老师,并把这项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

  “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我很享受创作作品的过程,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枯燥无味,但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剪纸的魅力。把爱好变为工作,我非常乐在其中。”刘卓一边看着自己的作品一边开心地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剪纸作为一项传统技艺已经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但刘卓仍在努力着。他希望在原有基础上对剪纸技艺进行创新,不论是色彩还是展现形式,都能变得更加实用,让剪纸作品不再只是陈列在非遗博物馆的橱窗中。同时,他希望未来的剪纸艺术能更适应时代的发展,静态的剪纸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技术手段真正动起来,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剪纸。

  监制:陶玉德 杨海全

  策划:魏炜 李晓冉

  记者:马俊玮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钢城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ICP备2924672—4号  中华时讯新闻通讯社 人民首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EmpireCMS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