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技术盘活闲置农房(潇湘晨报)

时间:2021-03-09 05:12:47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潇湘晨报)  字体:

    本报记者陈张书李琼皓长沙报道

 

    “利用数字化技术盘活闲置农房,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立锋针对闲置农房盘活难、交易量低、风险高等痛点问题,提出以上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新化县礼仪文化协会副会长、锄头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项目发起人阳海玲也提出建议,利用数字化监管+金融赋能,有效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让“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

 

    “盘活利用闲置农房,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在朱立锋看来,闲置农房资源分布不均,利用价值不一,市场需求多样,交易不够安全规范,存在缺乏统一规范平台、交易监管缺失、专业人才不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要加快建设闲置农房数据库,发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作用,持续为各方主体提供高效服务。”朱立锋建议:“首先是要建立省市县三级闲置宅基地及闲置住宅管理系统和交易管理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交易管理的全过程可管可控。试点出台闲置宅基地及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具体政策与细则,并对闲置宅基地及闲置住宅的流转交易颁发相应权证。鼓励闲置宅基地及闲置住宅改造利用,进入农村产权市场交易;同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流转闲置宅基地及闲置住宅;其次,推动金融与财税体系赋能闲置农房盘活;此外,加快推动农房改造与新建方式的转变。最终,让‘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着力构建产业兴旺、资本增值、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

 

    加强对种粮主体的政策激励

 

    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不仅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前提条件。

 

    阳海玲认为,耕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平衡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需要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统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经济发展,一方面制定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调动地方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对种粮主体的政策激励,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规模效益。

 

    阳海玲还建议,加大对耕地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一方面建立数字化的土地动态监管制度,合理规划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布局;一方面要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规模化种粮者提供更完善的信贷、保险服务,在提高耕地质量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钢城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ICP备2924672—4号  中华时讯新闻通讯社 人民首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EmpireCMS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