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奏响守护黄河之源最强音[西宁晚报]

时间:2020-09-18 03:36:20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西宁晚报]  字体:



本报记者 张永黎 小蕊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去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着眼全国发展大局,明确指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刻阐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作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为我们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必将对更好治理保护黄河、让黄河造福人民产生深远影响。

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紧紧围绕“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不断加大源头监管保护力度,全面建立了五级河湖长体系,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控体系,水利工程监管更为科学,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基本实现了“天下黄河青海清”。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雏形基本呈现,生态环境可承载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全省各族人民共享生态红利。

奏响守护黄河源头

最强音

跫音回响,大河昂扬。

一年过去了,青海聚焦“五个示范省建设”和服务“四种经济形态”,围绕“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补短板、强监管,多措并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用一河清水和绿水青山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黄河从青海发源,至山东入海,跨越9个省区,蜿蜒5400多公里,作为黄河流域的源头省份、干流省份,青海在保护黄河生态、发展黄河经济和弘扬黄河文化中具有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

9月的黄河源头,绿草茵茵,成片湿地、连绵起伏的山林,各类野生动物在这里栖居,9月的黄河河畔,碧波荡漾、丰沛安澜、沃野良田。青海——黄河发源地,今天,这里正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画卷!这里正奏响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时代最强音!

走进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郭洋村约古宗列曲,汩汩翻滚的泉眼涌流出涓涓细流,进入扎陵湖、鄂陵湖后一路向东。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黄河源头第一家”格求一家的草场划进黄河源头核心区,牛羊不能在自家的草场吃草了,政府给他们发放禁牧补贴,他家的70头牛全部交到禁牧区之外合作社的放牧点,同时格求成为了一名生态管护员,每月有1800元的固定工资,每天守护着海拔4650米的黄河源头自然环境。

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县的白地沟和大场金矿,由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开采砂金,导致草场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过近年来下大力气生态恢复综合治理,如今两个区域堰塞湖消失并重新恢复了绿色生机,历史性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黄河水系生态及水资源安全得到保护。

得益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三江源园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和黄河源头生态治理项目,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最严格的制度措施作为保障,黄河源头及分支流域生态系统退化得到初步遏制,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得到修复,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持续增长。如今的约古宗列盆地,花草比过去茂盛,上百处清泉分布在草原各处,水源充足又干净,欢快的溪流汇聚成河一路畅流而去。

助力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家里的6亩冬小麦喝上了清澈的黄河水。”拉西瓦水库灌溉工程干渠通水后,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的村民张兴德乐开了怀。有了水张兴德打算麦子收割完后播种辣椒、茄子等蔬菜,提高家里的经济收入。

在以黄河清闻名天下的贵德,缺水竟成为制约其现代农牧业发展、旅游综合开发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瓶颈”问题。拉西瓦灌溉工程的建成通水让贵德20万亩黄河谷地如因甘霖,有力保证了黄河南岸村屯的农业生产发展。

做好“水”文章,需要重大水利工程的支撑。现在的青海,重大水利工程科学布局,积蓄着发展的巨大能量。“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石头峡水库、北干渠一期主体工程建成投运,西干渠、北干渠二期工程建设按计划推进。重点水源、中小河流治理等中小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力逐步加强。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黄河防洪工程建成堤防(护岸)近100公里,治理河长近80公里,实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县级以上全覆盖,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

5003名河湖长驻守 碧水清流

2017年,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洛哇村村民卡洛当了巡河员,习惯了每天在河边巡护。眼看着河水一天天变清了、河岸变美了,野鸭、天鹅等动物在此安家,卡洛别提有多自豪了。

“我们的黄河管护工作还与小流域治理结合,三年造林12万亩。以前以生态林为主,去年开始种植经济林,一方面控制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改善黄河岸边的景观,春天赏花、秋天采摘,群众也能增收。”尖扎县河湖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道。

从“有名”到“有实”,河湖长的推行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清河行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省领导带头巡河护湖,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实现了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截至目前,黄河流域共落实五级河长湖长5003名,落实河湖管护员13140名。推动河湖立法,完善规章制度,落实“一河(湖)一策”,改善河湖面貌。

“三江之源”“中华水塔”让世界认识了青海,也让青海走向了世界,水是青海的金字招牌。4月23日,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建军指出,要担负起担负好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擦亮青海金字招牌的重大责任,用积极的行动和作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好经验,谱写美丽中国青海新篇章。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而治,落实新时代治水方针,做到上游和下游统筹、岸上和岸下齐抓、治标和治本并举,推动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长”因水而来,要履行责任担当。河长、湖长这两顶“帽子”,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戴上“帽子”,就要挑起“担子”,为水生态安全负责,为人民的生产生活负责,为大美青海负责,用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河湖、智慧河湖、示范河湖、幸福河湖建设,为全省的水晏河清贡献智慧和力量。

做好集约节约 用水方式不断转变

步入西宁海湖新区一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绿意盎然,草木花色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一个个别有韵味的水系景观点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水系景观里的水尤为清澈透亮。“这是我们把收集的雨水经过再处理后用于水系用水,同时,水系的用水还可再次回收杀菌循环使用。”小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小区在建设之初就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到小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小区雨水系统设计建设中,将小区内道路两侧雨水管网汇集到雨水收集系统设备内,通过沉淀、过滤、杀菌等环节后进入清水箱用于小区绿化及水系的用水。

不仅如此,小区3161户居民全部安装了节水器具,人均月用水量保持在4.8立方米以下。

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近年来,我省持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定印发《青海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青海省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全面施行《青海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建立了由24个省级部门组成的节水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强化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组织开展用水定额修订,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做好江河水量分配,管控河湖生态流量,大力促进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重点领域节水,用水总量控制、水资源有偿使用、水功能区划管理等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创建西宁市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和西宁、海北两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水电开发项目全部退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水污染防治等涉水重点工作,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进。

让黄河

成为造福青海人民的幸福河

位于黄河上游公伯峡段右岸的尖扎县,有一块名为扎玛当的地区,区域内丘陵起伏、地形破碎、沟壑密布、植被稀疏,气候温和且干燥,土地干旱而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从去年开始当地投入700余万元实施坡耕地改造、营造乔木林和经济林、封育保护及修建水平阶、谷坊等水土保持措施,并在治理过程中利用“水土保持+精准扶贫”模式,助力当地村民脱贫。

同样在西宁市海湖新区的湟水一级支流火烧沟流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湿地有机衔接,相互衬托,似一副徐徐展开的水生态和谐画卷。经过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涵养了水源,减轻了地表冲刷,促进了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山之宗,水之源的自然禀赋决定了青海的生态战略高度,而治理水土流失却是守住三江源绿水青山的关键,更是生态优先的生动实践。多年来,青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治理水土流失当作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一大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全省生态水保、经济水保、民生水保协调推进、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作为黄河源头省份,青海正自觉扛起源头责任,拿出干流担当,把黄河源头保护好,扎实做好黄河源头及干流的水生态、水环境、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水保护与治理重点工作,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力量。

黄河发源于青海是自然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对接国家规划编制,围绕“人”“自然”“钱”“产业”“文化”“规划”建立完善制度,完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做好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文章。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强与沿省区协调联动,努力推动青海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黄河未来之变对青海是大机遇,但青海融入并推动黄河保护与发展,非一日之功。我们要顺势而为,尊重客观规律,放眼全局,跳出生态看生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只要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就一定能让黄河成为造福青海人民的幸福河,未来可期!

黎晓刚摄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钢城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ICP备2924672—4号  中华时讯新闻通讯社 人民首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EmpireCMS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