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不辍手工制作纸葫芦[燕都晨报]

时间:2020-06-17 03:45:41  来源:[燕都晨报]  作者:[燕都晨报]  字体:

本报记者 杨柳

每年坚持用传统制作工艺制作的端午节纸葫芦,不但是周秀伟生活中的一份经济来源,更是她的快乐源泉和对传统手工葫芦制作工艺的一份坚守。 本报记者 李松娟摄

红红火火的手工葫芦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五节,也称五月节。按照传统习俗,人们要在家门口挂葫芦,驱灾避邪;提起葫芦,不能不说家住龙城区八里堡村10组的周秀伟。任世间风云变幻她却痴心不变,一直走在手工制作葫芦的路上,一晃已有20多年。

6月13日,星期六,农历四月二十二,距端午节还有12天。记者来到周秀伟家。大门内的农家院相比之下并无不同甚至缺少些许绿意,可屋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炕头待组装的葫芦嘴、葫芦肚堆成小山;做完的纸葫芦一簇簇挂在晾杆上,像一串串葫芦娃。红红的葫芦、绿绿的穗,使这间普通农舍陡然透露出生机。

“精力都放在葫芦上了,今年40了,从16岁还是小姑娘时就开始跟着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做。”周秀伟坐在炕头,将先前已经折好褶皱的红纸一张张飞快揭开,然后拿起其中揭完的一张,像拉手风琴一样娴熟地对粘在一起。手工制作葫芦是个细致活。如果手生的话,这两个环节纸就容易撕,撕了就得作废。可这些大红纸在周秀伟手中却像被施了魔法,怎么摆弄怎么是。等大红的葫芦嘴、葫芦肚都粘完后,将已经固定好翠绿的葫芦穗秸杆涂上胶水,把三者组装起来,一个葫芦就做好了。伴随着双手的上下翻飞,安静的室内不时响起秸杆穿过葫芦嘴、葫芦肚时的沙沙声。

褶皱匀称、葫身圆润,看着周正、肉头是周秀伟手工葫芦的特点。包子好吃不在褶上,但葫芦好看却全在褶上。周秀伟做的葫芦褶皱都是有数的,葫芦肚、葫芦嘴分别在38个、31个上下。为了保证葫芦的饱满浑圆,刚做完的葫芦需要挂起来晾或烧炕烘。她说,在农村这个房子已经住15年了,一直没敢往楼上搬。一方面怕老主道找不到门失望,另一方面也怕住楼房满足不了晾葫芦的条件。

老人们对这些手工葫芦特别感兴趣,周秀伟的葫芦一出现在早市上、农村大集上,二三百个不一会儿就会卖光。有时在集市上排队的人特别多,因怕等的人失望,她不得不进行限购“每人不能超过两个”。“每年八月节后到第二年五月节之间的9个月是集中制做葫芦的时段,一般农历二月就开始有远远近近的客户前来取货了。”周秀伟告诉记者,每年都得制作3万多只葫芦,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制作的比往年要少一些。

周秀伟的女儿正上高二,看妈妈做葫芦太累,学习成绩不错的她忙里偷闲也会帮着打下手。周秀伟说,通过制作葫芦供孩子上学的费用基本解决了,自己特别开心,对未来也是充满希望和自信。每每看到大伯大妈见了葫芦不错眼珠那喜欢的眼神,制作葫芦的劲头更足了。

据了解,为了解决姐妹们的生计问题,她还带了徒弟。周秀伟坦言,现在没事时刷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坐下来安心从事手工制作的人越来越少了。自己打心眼里希望手工制作葫芦这门技艺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让红葫芦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物件,给更多的人带去内心的安宁,生活的富足与吉祥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钢城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ICP备2924672—4号  中华时讯新闻通讯社 人民首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EmpireCMS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