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汉铁路为何历时36年才建成?[潇湘晨报]

时间:2020-05-24 03:34:25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潇湘晨报]  字体:



 
1936年,衡阳火车站。供图/陈先枢


 
▲4月29日,衡阳火车站。建成于1935年的老火车站像个“凸”字,1936年,随粤汉铁路的全线开通投入使用,现仍是旅客候车厅的一部分。 图/朱辉峰

    撰文/本报记者唐兵兵

 

    1916年6月,粤汉铁路广韶段全线竣工。1918年9月,粤汉铁路武株段通车。株洲与韶关,相距450公里,隔着渌水、洣水、耒水,还有骑田岭和大瑶山的阻隔,彼此遥遥相望。18年后,两段铁路才连接在一起。粤汉铁路,从1900年开始,历时36年才最后建成,算得上是交通史上的传奇了。

 

    株韶段被搁置了15年后才修建,这是为什么,中间有什么样的隐情?

 

    曾是中国技术等级最高的一段铁路

 

    从地理上来看,株洲到韶关的铁路是一项无比浩大的工程。株韶段要穿过渌水、洣水、耒水,跨越骑田岭,还有乐昌境内的九岭。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给了国人信心。中国人在铁路修建技术上不存在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钱。

 

    穿越河流、高山,意味着高昂的费用。有人算过一笔账:“沿途所经大半属高山峻岭,工程浩大,不易修筑,其中尤以乐昌经著名高耸之九岭而达郴州,更属困难,因所经山林无法绕过须穿凿……预计全段工程浩大,其工程费用估计在五千万左右,方可完工。倘全线通车购置机车、铁轨及新建站房,亦须五千万,将来全路势须一万万元不可。”巨大的数目,足以让内忧外患经济疲软的国民政府却步。

 

    然而随着日军加紧了侵华的步伐,修建株韶段,打通南北大动脉,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没钱,怎么办呢?当然只能借。

 

    彼时的国民政府借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张之洞时代,各国争相向清政府放款,张之洞要选择的是,向哪一国借钱,能够让列强相互牵制;他还可以商办募股,向社会发行债票,广韶段、长株段,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修建完成的。后来成为粤汉铁路株韶段总工程师的凌鸿勋,就曾出资一元,成为粤汉铁路的股东之一。

 

    投资是一场赌博。投资粤汉铁路看起来是一本万利的事情,不过,投资者显然低估了中国的战乱及其延续的时间。军阀混战,城头大王旗几经变幻,铁路投资成了理不清的烂账。商办募股的借款大部分本息逾期未付,债票跌价甚惨,商人和普通百姓,对铁路投资,已经没有十多年前那般狂热。粤汉铁路与国外银行集团也有着纠缠不清的债务问题,外国投资者直言:“粤汉铁路由于内战频仍,路本损失过大,盈利无期,且路产已指定抵押。”在各国资本家看来,粤汉铁路是个无底洞,不值得投资。

 

    国民政府唯一能希冀的,只有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首先提出“退还”庚款美国部分中的“溢款”。一战中,中国对德国宣战,与协约国站在一起,成了战胜国。中国有了底气,要求各国退还庚款。1922年,中国先后与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达成庚款“即收即退”,以外资形式用于中国交通建设、教育和慈善等指定事业的共识。

    北洋政府也打过庚款的主意,想要把庚款用于修筑粤汉铁路株韶段。只是北洋政府信誉太差,过于飘摇,遭到各方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国民政府北伐成功、东北易帜,让各国重新看到希望。当时的大部分庚款退款,已经用于教育、慈善等指定用途,唯有英国手中有大额款项,能够用于铁路修建。1932年10月,中英双方签订《粤汉铁路株韶段购料契约》,契约规定借款470万英镑用于株韶段修建。1933年开始,英国庚款退款开始拨付,用于粤汉铁路建设。中英人员成立董事会,“专款专用”,完全按照铁道部颁布的铁路技术标准修建株韶段,平均每公里造价比浙赣铁路的6万元高出一倍以上。粤汉铁路株韶段,最终成为中国铁路工程建筑技术等级最高的一段铁路。

 

    1936年4月18日,株韶段总工程师凌鸿勋,在宜章太平里打下最后一颗道钉,粤汉铁路全线贯通。

 

    18万人筑路,3400人牺牲

 

    从株洲出发,沿着京港澳高速一路南行,5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广东韶关。这段路,粤汉铁路走了3年。多年之后,我们在寻访遗迹的过程中,工程的宏伟和匠心,尽收眼底。然而,跨越河流、穿过山岭的艰辛,已无从领会。幸好,我们在渌口老火车站发现了一块碑,碑是凌鸿勋所立,碑文纪念一个从外调来的工程师,“黄严王工程司江陵……多所擘划,勤能备著,乃以积劳于二十三年一月四日殁于工次”。

 

    这只是修筑株韶段众多牺牲者中的一个,更多的人,寂寂无名地淹没在一片荒草之中。据资料记载,粤汉铁路株韶段,动用工人最多的时候,达到18万人,3400人在筑路过程中牺牲。他们,大多数长眠在湘粤交界的南岭深处。

 

    翻越南岭,打通南北通道,是历朝历代的梦想。秦始皇兵出岭南,修筑“新道”,这条狭小的路,像一根毛细血管,是湖南通往岭南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嗒嗒马蹄声和纤夫号子声,在这条小路上响起。20世纪30年代,凌鸿勋站在苍茫群山前,心情并不轻松。他要修的这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地形十分复杂。粤汉铁路商办时代,英国工程师曾经勘测过南岭,他们认为要打穿70个隧道。凌鸿勋经过勘测,绕过险峻的大瑶山,沿着武水河谷一路南下,最终只打了17个隧道,5座铁路桥,铁路桥就地取材,全部用石料建成。

 

    尽管凌鸿勋别具匠心,铁路轻松翻越南岭仍是奢望。“南岭多瘴气,瘟疫流行,常有工人病毙。”“南北一通,气流振荡,隧道内工人纷纷倒地,有人晕死……”亲历者陈毓英笔下的粤汉铁路筑路史,惨烈而悲壮。能宽慰他们的是,他们用生命修建的铁路,在抗战时运送了数百万上前线的军队,也成为数百万逃难者的生命线。

 

    南岭如今已不再是难以翻越的大山。我们在南岭之间穿行,通过隧道,路过石桥,十分便捷。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一切,如他们所愿。

 

    撰文/本报记者唐兵兵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钢城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ICP备2924672—4号  中华时讯新闻通讯社 人民首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EmpireCMS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