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名为什么这么“讲政治”[潇湘晨报]

时间:2020-03-15 04:06:05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潇湘晨报]  字体:



 
“大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并而成。


 
汉江入长江口。


 
汉口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之名驰声于海内外。


 
汉阳凤凰巷,生于明朝长在汉阳的古老银杏。因千古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被人称为汉阳树。


 
黄梅戏《天仙配》的电影剧照。《天仙配》又名《董永卖身》。


 
刘备画像。公安因他而得名。

    因为故乡在北方的缘故,我曾数次驾车路过湖北。那些公路上的地名指示牌总能引起我的兴趣和思考。它们实在是太有趣了,很多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让我大跌眼镜。其中的缘由,多与历史事件有关,而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要归于权力体系之间的斗争。撰文/本报记者常立军

 

    [孝感与大悟] 北上之路,遇到“心灵鸡汤”

 

    从长沙沿京港澳高速主线北上,会路过孝感和大悟服务区。

 

    这是一种很难分辨的地名,和自然地理完全不搭边。从字面意思看应该和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孝文化有关。在服务区里,树立着一尊雕像,雕像上有一对情侣,据工作人员说是董永与七仙女。

 

    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到费解的事情。

 

    著名的山东省嘉祥县武氏祠汉画像石上,刻有董永“鹿车载父”“肆力田亩”“象耕鸟耘”的故事。但该画像石上所刻“董永千乘人也”六字,明确地说明了董永是汉代千乘县(今山东淄博高青县)人,他的雕像怎么被树立在了湖北孝感?

 

    汉代极为重视孝文化,负面作用就是为了弘扬孝道,各种胡编乱造的故事也层出不穷。董永卖身葬父被列入“二十四孝”后,各种民间传说就开始大量演绎。为了制造孝道文化的“正反馈”效应,往往都会给孝子编造一个完美的神奇大结局。神话版便是董永遇上了七仙女……

 

    至于为什么董永又从山东跑到了湖北?有资料说是山东青州黄巾起义,渤海骚动,董永随父亲为避乱,迁徙至汝南今河南省汝南一带,后又流寓安陆今湖北省孝感市。宋代以后,董永的籍贯更多,除“山东人”“湖北人”外,还有“江苏人”“河南人”“河北人”等多种说法,以至于发生了全国“五省十地”争夺董永与七仙女故里的荒谬事件。

 

    其实孝感最早是叫“孝昌”,今天孝感下辖的县里依然有一个“孝昌县”。

 

    孝昌得名于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

 

    后唐同光二年(924),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

 

    公元924年距孟宗的卒年只有153年,距黄香的卒年有318年,距董永的卒年更远,有400年左右的历史。

 

    在喝下了孝感的“心灵鸡汤”后,下一个服务区更让我们感到神奇。

 

    它叫“大悟”,是孝感下的一个县。行至此处,山高风急,迷雾漫天,似乎真的有点“大彻大悟”的感觉了。

 

    大悟其实以前叫礼山县,因县境内的礼山而得名。1952年改名“大悟”。同样还是因山得名,但换了一座山。大悟山的得名则是来自于一位僧人。清康熙《黄陂县志》卷1记载:大悟山“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上有寺。昔洪山僧悟道于此”。

 

    以悟道之山为名的中国地名实在是太少见了,大悟有幸有这样的荣耀。

 

    [公安]

 

    刘备与孙权争夺改名权

 

    很多年前,曾经有一个湖北的朋友。我问他,你是湖北哪里的?他说他是公安的。

 

    我说我问的不是职业,他说就是地名。

 

    公安这个地方,其实离常德非常近,算是澧县和津市的邻居。锅盔这种公安本地的特色美食也经常出现在澧县和津市的街头。当然,公安出名的绝不仅仅是锅盔。《中国文学史》中经常提到的“公安派”里的袁氏三兄弟就是公安人。他们反对抄袭、主张通变、独抒性灵、提倡民间文学,开了明末文坛的一股新风。很多人都是从文学史中知道“公安”这个地名的。

 

    公安的地名来源也是一段历史传奇,折射着三国时期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历史。

 

    这个历史事件就是著名的“刘备借荆州”。

 

    公安置县始于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时名孱陵县。汉建安14年(209),刘备领荆州牧,立营油江口,取左公刘备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公安县由此而得名。这里曾是“三国”时期主战场之一。

 

    南郡之战后,周瑜分南郡南岸地与刘备,刘备屯兵公安,以土地稀少不利于发展为由,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此议只有鲁肃极力主张借地,理由一是曹操虽经赤壁之败,实力仍然强劲,东吴无法单独对抗;二是东吴新得荆州,恩信未洽,在荆州的人望和号召力上不及刘备;三是利用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借地于刘备有利于多树操敌,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东吴鲁肃劝说孙权同意此提议,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

 

    后来,孙权趁蜀将关羽伐魏之机,命吕蒙奇袭南郡。事后,孙权以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也治公安,并重新恢复了孱陵的旧名。

 

    然而历史的发展似乎跟孙权开了一个大玩笑,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孙吴末帝孙皓投降西晋,三国时代结束。就在这一年,西晋分孱陵立江安县,县邑设二圣洲;公元548年,改江安县为公安县;公元589年,将孱陵县和永安县并入公安,改名公安镇属荆州总管府南郡。被孙权辛辛苦苦改回原名的孱陵,又被改回了公安。

 

    孙、刘若地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

 

    唐代诗人杜甫流寓公安时,感念这段往事,写下了一首《公安县怀古》。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这首诗中讲述的就是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的事情,但杜甫的观点是明显有点偏爱刘备的。在传统文人的心目中,刘备依然是汉室的正统。

    

    [咸丰、恩施、宣恩、钟祥]体现政治意图的地名

 

    在地名中体现政治意图,是传统地名起名的一个重要原则。古人重“名”,名字的更改,对心理影响很大,由此也看出地名在统治体系中的重要性。这一类地名,多存在于中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界地带。在湖北的西部,鄂西山区就有很多这样的名字,如恩施州就有恩施、宣恩、咸丰这样的地名。

    恩施的得名很晚。南北朝北周建德二年(573),今恩施的土著人向邹兄弟归附朝廷,因此设施州,今恩施地区始有“施”字之名。以后各个时代,施州曾改过庸州、清江郡等,但绝大多数时间为施州,直至明朝改施州卫,清朝改施南府。雍正六年(1728)撤施州卫改施县,次年改恩施县,取皇帝恩泽施地之义。恩施这个名字由此而生。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咸丰县同时设立,取“咸取丰年”的意思,没想到以后竟然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与皇帝帝号同名的县。宣恩则于乾隆元年设置,其含义与恩施基本相同。

 

    与咸丰地名近似的还有咸宁,位于湖北省南部。位于西北部的保康、远安,含义也大致相同。

 

    这些含有政治意图的湖北地名里,比较特殊的是钟祥。钟祥县名为明嘉靖皇帝朱厚熜钦定。

 

    钟祥二字最早出现在《明世宗实录》中:明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嘉靖帝登极三日即遣司礼监太监秦文,内官监太监邵恩等捧笺诣安陆州(钟祥)奉迎圣母。笺曰:“恭惟母妃殿下,钟祥茂族,媲美先王……”这是“钟祥”二字最早的出现,比地名钟祥早了整整十年,说明嘉靖帝对“钟祥”之名是心仪已久,情有独钟。特别是在修建明显陵的过程中,江汉间出现了所谓四件祥应异瑞之象,为此,礼部右侍郎严嵩于嘉靖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向嘉靖帝列举时,嘉靖帝欣然以为“祥瑞所钟(锺)”命名钟祥。钟祥之名始此。据《明世宗实录》载:“乃定府名曰承天,附郭县曰钟祥,割荆州之荆门州,当阳、潜江二县及沔阳州、景陵(天门)县隶之”。明嘉靖间编修的《兴都志》和《承天大志》亦有相同的记载:“上可其奏,定府名曰承天,附郭县曰钟祥,以重陵寝。”

 

    从此,钟祥这个名字就被一直沿用了下来。其实钟祥之前的名字也很好,叫长寿县。

 

    [武汉]历史与地理结合造就了一个复合型地名

 

    武汉,湖北省会,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级城市。

 

    但是在古代,武汉的地位远没有这么高。或者说,早期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名字。当时比武汉更有名的是史前考古发现中的盘龙城(今属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在长江流域早期考古中地位重大,它是武汉城市文明的最早源头。

 

    楚国时期,武汉默默无闻,远不如荆州(纪南城)的地位。武汉真正的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这个时期的地位有所提升。

 

    真正改变武汉命运的是三国时期,东吴为了争夺荆州战略枢纽,把都城迁到了鄂县,并改名为武昌,意思是“因武而昌”。武汉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个政权的都城。

 

    隋朝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

 

    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兴师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一级)的治所。

 

    自此,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有了雏形。一直到清末,武汉三镇才初具规模。武昌起义爆发后,中华民国成立,到1927年,三镇终于统一了建制,有了“武汉”这个名字。1949年5月16日,武汉三镇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

 

    武汉自身的地理条件,也足以让它击败湖北其他城市成为区域中心。地理上,它是汉江汇入长江的入河口,坐拥两条黄金水道。武汉水资源之丰富,雄冠全球。它是全国第一大水域面积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40倍,全球人均水平10倍。

 

    三镇合并后,武汉的城市地位迅速提高。武汉这个名字也从此开始声名远播。从地名上讲,武汉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型地名。它融合了武昌这种带有政治意义的地名,以及汉口、汉阳这种以自然河流为起名依据的地名,可以说把历史与地理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钢城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公示
ICP备2924672—4号  中华时讯新闻通讯社 人民首发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EmpireCMS7.8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