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十大新闻评选揭晓[西宁晚报]
1
习总书记来信了!
盛夏八月,青海最美时节,中国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西宁隆重举办。
“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为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发来的贺信,字字暖心、催人奋进,为我们建设好国家公园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不竭动力。
去年在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基础上,青海省与国家林草局共同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这是青海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中国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的成功举办,打开了一扇青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窗口。本届论坛由1个主论坛、4个分论坛、6个边会组成,我国有关国家部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省、区、市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负责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及国际组织代表、业界专家学者450余人参加论坛。会议形成《西宁共识》。
国家公园是青海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将带着“国家公园”的名片走向世界。
我们以此次论坛举办为契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以生态文明的广泛交流来维护生态环境友好,以生态环境友好来构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美轮美奂的草原、雪山、湖泊,牛羊、雄鹰、天鹅……聆听高原的脉动,我们惊喜发现,青海,一曲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进行曲正在高奏。 (记者 小言)
2
自然保护区达25万平方公里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站在地球“第三极”,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前沿,今天的青海以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为己任。
目前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覆盖全省国土面积的35%。
青海地大物博!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高海拔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境内具有独特的高原草甸、山脉、湿地、荒漠和森林生态系统,是影响30多亿人口亚洲季风生态系统的主要调节器。多年来我省自然保护地建设持续推进,以三江源、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基础,设立了11个自然保护区,217处森林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形成了生态保护新的空间格局,实现了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纵览青海大地,从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相继启动,到国家公园示范省拉开序幕,青海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肩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使命,全力以赴推进中国首个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积极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作出“青海贡献”。
(记者 小言)
3
青海再创世界纪录
从风生水起到风光无限,“绿电15日”再创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
近年来,青海扎实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积极融入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开创了我省能源发展的新局面。在能源绿色转型路上,青海以生动实践诠释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为全国乃至世界能源革命提供了一个样本。
2019年3月,青海省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规划获批;2019年6月“绿电15日”刷新连续360小时100%清洁电力供应新的世界纪录;2019年9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青海发电企业为“凤凰展翅”提供清洁电力,标志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成为全国首个完全由清洁能源供电的绿电低碳国际机场……
在“绿电”发展方面,青海一直不遗余力。我省将清洁能源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打好的“四张牌”之一,提出了打造青海“电力特区”的重大举措。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成功开拓华东、华中、西南电力市场,首次实现电力净输出;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发电量占比、消纳占比居全国前列。
今天的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一路向前,正在走向“风光无限”。依托丰富的风、光、水、热能资源禀赋,青海探索走出一条创新引领、网源协调、水光互补、带动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 芳旭)
4
新型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019年,青海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八字方针”和“六稳”工作要求,不断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努力探索“一优两高”的实现形式,初步形成以国家公园、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高原美丽城镇、民族团结进步“五个示范省”建设为载体,以生态、循环、数字、飞地“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的经济转型发展新格局,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青海新征程——
以三江源、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基础,形成了生态保护新的空间格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绿电15日”连续供电再创世界纪录,德令哈光热发电项目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空白;建设有机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63个,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全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平安与振兴工程稳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
“要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聚合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发展格局和优势。”今年,青海再次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提档升级绿色发展方式,在新的征程上,青海人民有着共同的心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将期待化为行动,用实干赢得未来。 (记者 施翔)
5
向全球递上“四张名片”
去年11月26日,16时30分。外交部蓝厅。
属于青海的镜头在此刻定格:璀璨的穹顶下,庄严的蓝厅内,全场热烈的掌声中,青海向全球递上了“四张名片”。
——第一张名片,三江之源。青海的源头活水,成就了青海,改变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我们将带着“三江之源”的名片走向世界。
——第二张名片,生态屏障。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是北半球气候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和稳定器。建设美丽青海、美丽中国、美丽世界,我们将带着“生态屏障”的名片走向世界。
——第三张名片,国家公园。中国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成功举办,打开了一扇青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窗口。国家公园是青海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将带着“国家公园”的名片走向世界。
——第四张名片,资源能源。资源能源是青海的未来、中国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我们将带着“资源能源”这张名片走向世界。
“今天推介的主角是位于‘世界屋脊’的青海省。这里是世界上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片净土,正在演绎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得益彰的精彩中国故事。”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向全球推介大美青海。
带着“四张名片”从三江源走来,这是一片希望的原野,这是一方宜业高地,这是一个和谐家园。 (记者 张永黎)
6
新型城镇化吹响号角
从洋溢着现代律动的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到充满农垦文化风情的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从河湟谷地的海东市平安区“袁家村”,到黄河臂弯中的黄南州尖扎县坎布拉镇……一座座高原特色小镇以崭新的面貌折射出我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坚实步伐。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指出,逐步形成“一群两区多点”的发展新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供强大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青海吹响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角。
如今的青海,环境变美了,空气变好了,街道干净了,马路变宽了,那些曾经落后的村庄不仅逐渐换上了新颜,还不断发展成美丽的城镇。在一个个规划的引领下,青海新型城镇化已经打开了“一优两高”的新局面。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星稀到棋布,新型城镇化在扎实推进的过程中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牵引和助推作用。“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加快消除城乡户籍壁垒,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左右。”……青海再次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彰显出了青海自信,也让我们更加充满期待。 (记者 张弘靓)
7
引黄济宁紧锣密鼓
青海省超常规推进引黄济宁工程前期工作,投入400多人进入“大会战”,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引黄济宁工程的全力推进是我省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的具体体现,意味着青海的水利工作驶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人民群众水利获得感、幸福感将越来越多。
引黄济宁是支持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标志工程。加快建设引黄济宁工程,对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支撑兰西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彻底改变河湟地区生态、人居和发展环境意义重大。该工程规划从黄河干流上游龙羊峡水库引水,经隧洞穿越拉脊山自流输入到湟水南岸,向湟水干流及南岸、城乡生活、工业园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供水,以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推动引黄济宁项目落地。”我省将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青海发展定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经济结构调整、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内容,全力推进引黄济宁工程。
(记者 小蕊)
8
实现绝对贫困基本“清零”
剩余的170个贫困村、7.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17个计划退出县也有望顺利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青海实现绝对贫困基本“清零”……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全省上下同心、顽强奋战,用汗水浇灌的收获。
作为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青海,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绝对贫困“清零”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力以赴兑现对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聚力攻克“三区三州”和六盘山地区深度贫困堡垒,脱贫攻坚连战连胜。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绝对贫困“清零”目标,坚持精准方略,突出深度攻坚,强化民生保障,加速补齐短板,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行进在高原大地,我们的眼前,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落地,犹如春风十里,吹进了贫困农牧民家,脱贫攻坚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从易地搬迁安置点到扶贫车间,从贫困孩子有学上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每到一处都能听到群众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脱贫致富后的喜悦。 (记者 樊娅楠)
9
多个路桥建成通车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美好的未来。扎碾公路、扎倒公路、曼德拉至大通高速公路克图至大通段等8条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5807公里、便民桥梁152座、格敦铁路全线运营、格库铁路省内段具备通车条件、连接甘青两省的川海大桥建成通车……过去一年,随着青海对外开放脚步的延伸,我省交通建设项目迎来了喜人的成绩。面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交通人以“百项万亿”工程和“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为抓手,扎实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扎碾公路被网友誉为青海“最美公路”;扎倒公路是我省首条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川海大桥建成通车,从海石湾到民和县城的车程将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为5分钟;格敦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西北地区形成了首条环形铁路网,为甘、青、新、藏四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沿线地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引擎”。青海交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记者 一丁)
10
常住人口突破600万
全省常住人口达到603.23万人!这是青海到2018年末的人口数,比2017年末增加4.85万人,增长0.81%。
我省呈现出人口总量稳步增长,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聚集,逐步形成了经济、社会与人口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分性别看,在我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09.46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5.8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51.3%,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女性人口为293.77万人,减少0.99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48.7%。同时,我省人口老龄化呈现起步晚、进程快、老年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到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为48.5万人,占8.04%,比2017年末增加1.77万人,占比提高0.23个百分点。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到2018年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为328.57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11.03万人,增长3.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47%,较2017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健康青海建设,调查结果显示,我省群众主要健康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人均期望寿命从72.05岁提高到73.12岁。
(记者 小言)
本版图片均为 黎晓刚 摄
- 泰安市摄影家协会6个内部分会正式成立(文末附名单)2023-11-23 05:11:58
- 泰安市摄协第三次红色摄影之旅赴西柏坡等地摄影采风活动即将开启2023-10-19 08:10:59
-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泰山石敢当文化节暨第九届泰山艺术节开幕2023-09-06 06:09:26
- 涪陵区微型企业协会引领多协会助企纾困助推猕猴桃销售2023-09-05 03:09:11
- 牢记使命 报效祖国 ——纪念抗战胜利78周年2023-09-05 03:09:12
- 青春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闪耀2023-08-25 02:08:02
- 国内首个新茶饮公益基金诞生 为绘就乡村振兴画卷“增彩”2023-08-17 02:08:30
- 牛海燕:雨夜街头众生相(组图)12-16
- 山东泰安:“村歌嘹亮”唱响乡村振兴美好新生活12-15
- 拦囚车密谋串供 做假账虚假诉讼:河北新乐市这些人为何如此嚣张?12-12
- 河北新乐:套路放贷人员竟敢拦停押解嫌犯车辆12-09
- 伊犁非遗:闪耀在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明珠12-05
- 女子诉称在城改中拆迁赔偿不合理损害其正当权益12-04
- 村民诉称承包土地被侵占损害其正当权益12-04
- 网曝河北省新乐市法院为套路贷集团撑腰打伞 关键证据曝光12-04
- 泰安第一污水处理厂:多次升级改造 提高出水水质12-03